跳转到内容
返回

地球不再是一个村

我这两天被 Claude Code 的充值搞得精疲力尽。

Claude Code 拒绝使用中国大陆银行机构签发的信用卡,即便这张卡上明晃晃地印着 Visa、Master的标志,即便这张卡可以使用美元结算。

在这之前,我通过野卡这样的服务商申请虚拟信用卡来支付,前不久野卡因为某些原因停运了。 还有一些间接的方式可以支付,比如使用 Google Pay 付款,又比如购买 Apple Gift Card 充值然后在 iOS 上付费。

但是这些方式统统对 Claude Code 不起作用,它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我的付费请求。我在 App Store 账号上充值了 125美元(Claude Code Max 套餐是 100 美元,在 iOS 上支付需要多付 24.99 美元的苹果税),这 125 美元就这么挂在账上,Claude Code 拒绝收款,我有钱花不出去。

于是我转向了本地服务商,使用月之暗面的 API 来调用 Claude Code。月之暗面的 API 调用很慢,为此我充值了 500 人民币的预付金,把自己的用户等级提升到 Tier3,以求获得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并发。

使用月之暗面的 API 一天后我就彻底失望了。我让 agent 帮我开发一个功能,但它完全忽视了代码库的基础结构,把所有新增代码都堆砌在了项目根目录,也就是核心的 src/ 目录之外。 我向它指出目录位置不对,强调开发的内容必须放在 src/ 目录之内。 agent 非常有礼貌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接着便删除了所有位于 src/ 目录之外的文件。 该死的服务商,为了节省 token,把 AI 的质量降低到了这样蠢不可及的地步。

那一刻我出离愤怒,对着它咒骂。

我心里清楚它只是个概率机器。它能“聪明”地完成各种工作,却无法让我像对一只猫那样生出半分怜爱。我只是在发泄而已。

骂完,AI 拼凑出一堆毫无感情的抱歉。房间里很闷热,我额头出汗。

我想发泄的是什么?

我合上屏幕,步行去附近的快递收发站取快递。 是一个小小的 “4分外转22不锈钢转接头”,我家的水龙头和过滤器不匹配,需要这么个小玩意儿。一周前我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我忽然意识到,这种被隔绝的无力感,并不只发生在一次次支付失败里。 在传统工业里,如果两个接口不匹配,几块钱的标准件就能完美解决——尺寸精确到毫米,全球通用。而在最尖端的人工智能领域,最基础的支付和网络连接却像是各国画的秘密地图,彼此无法对接。

在我小时候,我们觉得世界正在迈向最美好的未来,有人说地球会变成一个村,《We Are the World》在全球传唱,Google 在中国可以访问,Web 2.0 方兴未艾,墙不存在,我们上网冲浪。

今天,我们时时刻刻在线,却不再说“上网”。技术推动了经济集中,垄断反过来加固了壁垒。跨境服务被“此地区不可用”挡在门外,社交网络变成封闭的花园,信息在不同的语言和政策间层层断裂。网络成了一个又一个孤岛,不再是一整片连通的大陆。

地球并没有变成一个村。

而铁幕,已经悄无声息地落下了。


分享这篇文章到: